師大附中校友管樂團 HSNU Alumni Wind Band

  • 首頁 Home
  • 快報 News
  • 樂團 About Us
  • 影音 Media
  • 演出 Concerts
    • 202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9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8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7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7 Back to the School
    • 2016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5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4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3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2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2 六十五周年校慶聯合音樂會
      • 2012 濟州國際管樂節
    • 2011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1 暑訓
    • 201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9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8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7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07 六十週年校慶聯合音樂會
    • 2006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5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4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3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2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1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1999 Back to the Stage
  • 個資宣告 Privacy Policy

師大附中校友管樂團 HSNU Alumni Wind Band

  • 首頁 Home
  • 快報 News
  • 樂團 About Us
  • 影音 Media
  • 演出 Concerts
    • 202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9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8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7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7 Back to the School
    • 2016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5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4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3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12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2 六十五周年校慶聯合音樂會
      • 2012 濟州國際管樂節
    • 2011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11 暑訓
    • 201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9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8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7 Back to the Stage >
      • 2007 六十週年校慶聯合音樂會
    • 2006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5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4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3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2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1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2000 Back to the Stage
    • 1999 Back to the Stage
  • 個資宣告 Privacy Policy
2019 Back to the Stage 一共有1,413位觀眾進場。謝謝一起創造美好這刻的你們!

2014 Back to the Stage
2014/8/25 (一) 19:30 台北市中山堂

Picture
客席指揮 郭聯昌 教授

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、巴黎師範音樂學院。現任輔大音樂系所專任教授,並指揮該系交響樂團、管樂團;另兼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指揮、國防部示範樂隊管絃樂團指導。

曾任巴黎市國際管弦樂團(Ensemble Instrumental International) 、臺北市立國樂團、救國團總團部幼獅管樂團指揮,並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評審委員、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諮詢委員、國家音樂廳評議委員、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諮詢委員、輔大音樂系所主任、輔大推廣部主任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教所專任教授兼該校國際交流中心主任等職。

郭教授曾多次客席指揮國內各大交響樂團、管樂團、國樂團、現代室內樂團,曾與佐久間由美子、呂思清、Roger Boutry、Guy Touvron、Robert Altken、Andras AdorJan、 Shigenori Kudo等名家合作。


小提琴獨奏 H1100 郭承昊

Picture
1989年生於臺北市,5歲開始接觸小提琴。先後畢業於福星國小、南門國中、師大附中和臺北藝術大學,現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。師事陳廷輝、廖純、余道昌、吳庭毓和蘇顯達教授,亦曾蒙呂思清、Guillaume Plays、Marina Chiche、David Taylor、Simon Standage與Viviane Hagner等大師指導,歷來參加全國音樂比賽屢獲佳績。


  • 2013 年 受小巨人絲竹樂團之邀,於國家音樂廳,與李英指揮、長榮交響樂團,合作演出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小提琴協奏曲。
  • 2012 年 受東吳大學之邀,參加音樂系成立40周年系列音樂會─「傳承與展望」,演奏易沙意《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》。
  • 2011 年 獲選國防部示範樂隊「一百年度協奏曲大賽」優勝,並與與該團合作演出西貝流士《小提琴協奏曲》第一樂章。
  • 2010 年 擔任「2010 赫比希指揮大師班」之小提琴獨奏,並於「2010 赫比希指揮大師班音樂會」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協奏演出西貝流士《小提琴協奏曲》第一樂章。
  • 2009 年 參加臺灣傑出音樂家室內樂團舉辦之「青少年音樂夏令營」,並獲選協奏曲比賽優勝,與該團協奏莫札特《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》第一樂章。
  • 2008 年 高雄縣「國際音樂節─頂尖人才選拔」小提琴青年組第三名,同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「關渡新聲」協奏曲比賽優勝,演出拉威爾協奏曲《吉普賽人》(Tzigane)。



H209 吳琮 學長
图片
先後畢業於師大附中209班、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(現國立臺北大學),並於法務部調查局負責毒品查緝與經濟犯罪防制工作,曾任該局臺北市調查處簡任秘書。

管樂與合唱音樂是學長畢生的興趣,除了在校友團長年擔任法國號聲部首席外,也從不吝與學弟妹分享他對音樂的見解與錄音蒐藏。曾籌組「台北世紀合唱團」,並於創團初期擔任合唱指導。另於台北市民交響樂團、幻響管樂團及民生社區管樂團等團演奏法國號,並為國家實驗合唱團男低音。

吳琮學長日前因癌症逝世,附管學弟妹除了失去一位每年暑假一起在音樂舞臺一起努力的「法國號爸爸」外;對犯罪防制或音樂界,也慟失一位努力不懈的英雄。

曲目
Repertoire 

呂德 Alfred Reed
拉丁幻想曲「王者之道」 El Camino Real

全曲奠基於世人熟知的西班牙吉他和弦、其調性關係與民歌旋律上,並將弗朗明哥(Flamengo)、霍塔(Jota)與方當果(Fandango)三種舞曲,以快-慢-快的型式組成。首段先是明亮的快板,由薩克斯風與法國號齊奏抖擻的旋律、次段慢板則有雙簧管奏出如歌綿長的旋律。末段在響板深具節奏感的伴奏下,全曲絢爛的告終。


清水大輔 Shimizu Daisuke
音樂的冒險 Music Adventure

2008年受奈良育英学園中學委託所作。曲子在寬宏的序奏後,進入以木管與鍵盤樂器為首的活潑樂段;樂曲幾經反覆演變,接著銅管聲部吟唱出悠遠的旋律,短笛的笛聲與遠方的鼓聲迴盪不已,氣氛隨之愈發壯闊,直至曲末。


狄梅 Johan de Meij
卡茲奇歌謠集 Songs from the Catskills           
臺灣首演

卡茲奇山坐落於紐約哈德遜河以西的一處高原。當地自然風光明媚,又與紐約市距離不遠,自廿世紀初東歐移民逢假期多於此避暑,因而彙集美國、愛爾蘭與蘇格蘭的文化元素。狄梅本人2008年亦移居此地。這首委託作品彙集了六首民歌而成,2011年4月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。




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
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 

1910年,法國作家勒如(Gaston Leroux, 1868-1927)創作出其最知名的作品《歌劇魅影》(Le Fantôme de l'Opéra)。1986年韋伯將其改編為音樂劇於倫敦女王陛下劇院(Her Majesty's Theatre)演出,搬演迄今全球巡迴不輟,曾獲七座東尼獎(The Antoinette Perry Award),可說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。

梅利洛 Stephen Melillo
音樂俳句第14號《永不忘懷》
Musical Haiku #14 "Never Forgotten"

謹獻 吳琮學長

梅利洛創作了一系列饒富聖詠風格、標題簡扼的「音樂俳句」,可透過曲目的編排呈現饒富詩意的標題。作曲家本人即曾將6、14、16三首「音樂俳句」編成短曲,一如其他的音樂俳句,簡短但旋律綿長。


侯志正
南風進行曲 

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慶大典委託創作之《萬世英豪》後,侯志正再度受託為民國103年國慶慶祝大會創作樂曲,《南風進行曲》即為其成果,並於大會上由國防部示範樂隊及三軍樂儀隊進行首演。


薩拉沙特 Pablo de Sarasate 
流浪者之歌  Zigeunerweisen (Gypsy Airs)
小提琴獨奏:H1100 郭承昊

可說是為了展現小提琴的炫技所創作的,樂團大多扮演陪襯的角色。約九分鐘的演奏時間中,演奏者必須用上滑音、跳弓、泛音、快速撥奏等各式小提琴演奏技巧;並且樂曲段落間有非常大的情緒轉變,由一開始的神祕憂鬱,轉變到最後的熱情奔放,在在需要演奏者心理上與技術上的完美配合。


惠特克 Eric Whitacre
馬 Equus

整首曲子毫不間斷,各聲部依序以規律不已的動機反覆奏出,實現惠特克「動態低限主義」(Dynamic Minimalism)的創作精神。全曲透過頑固低音、仿擬馬匹嘶嘶作響的長號與小號昂揚的號角,形成這首饒富獨特迴聲與音樂趣味的當代作品。中段單簧管的低吟與雙簧管的獨奏後,馬匹隨即在連串的快速音群,以風馳雷霆之姿狂馳而去。


海斯Nigel Hess 
倫敦新景 New London Pictures          
臺灣首演

共分三個樂章,主題環繞在歷史悠久的倫敦於進入21世紀後的嶄新元素。
  1. 千禧橋(Millennium Bridge):描述由泰特現代美術館(Tate Modern)步行前往聖保羅座堂的過程,除了現代的城市景觀及開闊的河景外,還可聽見座堂的鐘聲響起呢!
  2. 倫敦之眼(London Eye):運用柔美的法國號獨奏引領聽眾隨著倫敦之眼緩緩上升,進行一趟鳥瞰倫敦的旅程。
  3. 塞車稅(Congestion Charge):運用大量音響效果創造出川流不息的都市交通景象,鳴笛喇叭聲此起彼落;儘管情況混亂,但樂團化身的車輛還是得遵守「紅燈停,綠燈行」的交通規則。

Encores
桑田佳祐
明日晴れるかな




史惟亮
師大附中校歌


執行長 Director

Picture
H1225賴翰俊
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