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08 Back to the Stage
|
星出尚志 編曲 Arrange by Takashi Hoshide
米老鼠進行曲 Mickey Mouse March 美國廣播電視台(ABC)「米老鼠俱樂部」的主題曲,全團先齊奏出序奏,木管乃至銅管與打擊依次演奏旋律,最後在幾段靈巧的變奏之後俏皮地結束全曲。 科培茲 Barry Kopetz 華麗變奏曲 Flourishes and Variants 先由中音薩克斯風的獨奏展開首段激動的主題,樂團不停增添裝飾奏與變奏直到次段小號奏出旋律。最末段的快板由定音鼓開始,法國號與小號接著有一大段炫技般的複雜對位。全曲主題雖一再湧現,但在作曲家配器與豐富的和聲變化下,自有多彩的音樂性。 巴恩斯 James Barnes 秋之獨白 Autumn Soliloquy 雙簧管獨奏:游明樺 巴恩斯獻給雙簧管獨奏家白瑞旭(Susan Hicks Brashier)的曲子,在法國號的襯托之下,雙簧管些許憂傷的旋律緩緩流瀉而出,第二主題由鐵琴及低音木管開始,雙簧管的裝飾奏象徵秋風降臨大地,銅管樂器與木管樂器則營造出林葉色彩變化的景色,最後於雙簧管的高音中平靜的結束。 奈思 Johan Nijs 傳奇白啤酒The Legendary White 描寫比利時知名的豪格斯小麥白啤酒(Hoegaarden)在酒廠釀造的過程:開頭慢板象徵啤酒的泡泡,令人想起啤酒在發酵桶中的情形,接著曲子進入快板,是描寫佔地廣闊的釀造場,最後的段落則是描寫完成後的豪格斯啤酒醉人的口感。 艾波蒙 Bert Appermont 諾亞方舟 Noah's Ark 描寫聖經《創世紀》中的著名故事,首段由小號傳來神諭,第二段輕巧的節奏描繪動物依次登上方舟,接著由長號雄壯的獨奏刻畫暴風雨的來臨,木管在其中低與著生命的掙扎,最後在悠悠的獨奏後進入希望之歌。 明光院正人 編曲 Arrange by Masato Mykoin 特選拉丁金曲 Latin Pop Special 拉丁美洲與西班牙的拉丁音樂對近年西洋音樂有著十足的影響,本曲選入安立奎(Enrique Iglesias)的〈來跳舞吧〉與瑞奇馬汀(Ricky Martin)的〈瘋狂人生〉。 |
八木澤教司 Satoshi Yagisawa
信號曲〈雛雉翱翔〉 Fanfare "Young Pheasants in the Sky" 受託為奈良縣橿原高中創立卅週年所作,曲名中的「雛雉」是學校的吉祥物;樂曲開頭由銅管發展成明亮的號角;中段則是由木管演奏出溫柔的聖詠,最後兩個主題交融,在定音鼓與鑼聲中光輝的結束。 斯巴爾克 Philip Sparke 單簧管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 單簧管獨奏:高承胤 受英籍演奏家梅瑞可(Linda Merrick)委託而做,採不間斷的三樂章形式,充斥著豐富的城市感。第一樂章的散拍用切分音節奏與喇叭聲傳達出城市的喧囂與熱鬧;接著的柔板由銅管奏出鐘聲,獨奏並以最低音域的特殊音色演奏,第三樂章則洋溢著咆哮爵士的絢爛音響。 提契利 編曲 Arrange by Frank Ticheli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提契利將整個樂團拆解成十三個不同的獨立聲部,營造出不同的清澈音響。曲子由中音薩克斯風的獨奏開展,中間雖經過許多如霧或者暴風的變奏,曲子如迴聲一般最後再現,終獲得了內心的寧靜。 雷史畢基 Ottorino Respighi/黃瑀萌 編曲 《大天使聖米歇爾》選自交響印象〈教堂天窗〉 St. Michael Archangel from the Symphonic Impressions "Church Windows" 由作曲家的鋼琴作品擴充而成,音響效果如同大天使帶領著眾天使在天穹之上與巨龍戰鬥的畫面。曲子由刺耳的銅管、法國號的號角聲、炫風似的伴奏,與奠基於此的三連音動機組成,中段進入緩慢而哲思的段落,最後曲子回到最初的主題,天空中天使與龍的戰爭在一聲磅礡的鑼響後劃下尾聲。 海斯 Nigel Hess 東岸峻景East Coast Pictures 受英國青年管樂團委託創作,共分為三個樂章《雪爾特島》、《卡茲奇山》、《紐約市》,分別描寫美國紐約的多種景色。終樂章描寫的「大蘋果」紐約市中段甚至會響起警報聲,別具特色。 |
弗契克 Julius Fucik
雷鳴與火焰Thunder and Blaze |
史惟亮
師大附中校歌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