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14 Back to the Stage
|
呂德 Alfred Reed
拉丁幻想曲「王者之道」 El Camino Real 全曲奠基於世人熟知的西班牙吉他和弦、其調性關係與民歌旋律上,並將弗朗明哥(Flamengo)、霍塔(Jota)與方當果(Fandango)三種舞曲,以快-慢-快的型式組成。首段先是明亮的快板,由薩克斯風與法國號齊奏抖擻的旋律、次段慢板則有雙簧管奏出如歌綿長的旋律。末段在響板深具節奏感的伴奏下,全曲絢爛的告終。 清水大輔 Shimizu Daisuke 音樂的冒險 Music Adventure 2008年受奈良育英学園中學委託所作。曲子在寬宏的序奏後,進入以木管與鍵盤樂器為首的活潑樂段;樂曲幾經反覆演變,接著銅管聲部吟唱出悠遠的旋律,短笛的笛聲與遠方的鼓聲迴盪不已,氣氛隨之愈發壯闊,直至曲末。 狄梅 Johan de Meij 卡茲奇歌謠集 Songs from the Catskills 臺灣首演 卡茲奇山坐落於紐約哈德遜河以西的一處高原。當地自然風光明媚,又與紐約市距離不遠,自廿世紀初東歐移民逢假期多於此避暑,因而彙集美國、愛爾蘭與蘇格蘭的文化元素。狄梅本人2008年亦移居此地。這首委託作品彙集了六首民歌而成,2011年4月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。 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10年,法國作家勒如(Gaston Leroux, 1868-1927)創作出其最知名的作品《歌劇魅影》(Le Fantôme de l'Opéra)。1986年韋伯將其改編為音樂劇於倫敦女王陛下劇院(Her Majesty's Theatre)演出,搬演迄今全球巡迴不輟,曾獲七座東尼獎(The Antoinette Perry Award),可說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。 |
梅利洛 Stephen Melillo
音樂俳句第14號《永不忘懷》 Musical Haiku #14 "Never Forgotten" 謹獻 吳琮學長 梅利洛創作了一系列饒富聖詠風格、標題簡扼的「音樂俳句」,可透過曲目的編排呈現饒富詩意的標題。作曲家本人即曾將6、14、16三首「音樂俳句」編成短曲,一如其他的音樂俳句,簡短但旋律綿長。 侯志正 南風進行曲 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慶大典委託創作之《萬世英豪》後,侯志正再度受託為民國103年國慶慶祝大會創作樂曲,《南風進行曲》即為其成果,並於大會上由國防部示範樂隊及三軍樂儀隊進行首演。 薩拉沙特 Pablo de Sarasate 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 (Gypsy Airs) 小提琴獨奏:H1100 郭承昊 可說是為了展現小提琴的炫技所創作的,樂團大多扮演陪襯的角色。約九分鐘的演奏時間中,演奏者必須用上滑音、跳弓、泛音、快速撥奏等各式小提琴演奏技巧;並且樂曲段落間有非常大的情緒轉變,由一開始的神祕憂鬱,轉變到最後的熱情奔放,在在需要演奏者心理上與技術上的完美配合。 惠特克 Eric Whitacre 馬 Equus 整首曲子毫不間斷,各聲部依序以規律不已的動機反覆奏出,實現惠特克「動態低限主義」(Dynamic Minimalism)的創作精神。全曲透過頑固低音、仿擬馬匹嘶嘶作響的長號與小號昂揚的號角,形成這首饒富獨特迴聲與音樂趣味的當代作品。中段單簧管的低吟與雙簧管的獨奏後,馬匹隨即在連串的快速音群,以風馳雷霆之姿狂馳而去。 海斯Nigel Hess 倫敦新景 New London Pictures 臺灣首演 共分三個樂章,主題環繞在歷史悠久的倫敦於進入21世紀後的嶄新元素。
|